第一章 稅法基本原理
1. 稅收是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形成的以國家為主體的( )。
A.社會剩余產品分配關系
B.社會剩余產品分配活動
C.社會產品分配關系
D.社會產品分配活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的定義。
2. 稅法的特點體現在許多方面,從立法過程來看,稅法屬于( )。
A.義務性法規
B.授權性法規
C.習慣法
D.制定法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對稅法特點的考核?,F代國家的稅法都是經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即稅法是由國家制定而不是認可的,這表明稅法屬于制定法而不是習慣法。
3. 稅收法律主義的具體原則有( )。
A.實質課稅原則
B.課稅要素明確原則
C.依法稽征原則
D.課稅要素法定原則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法律主義的具體原則。稅收法律主義可以概括成課稅要素法定、課稅要素明確和依法稽征三個具體原則。課稅要素法定原則,即課稅要素必須由法律直接規定。課稅要素明確原則,即有關課稅要素的規定必須盡量地明確而不出現歧義、矛盾,在基本內容上不出現漏洞。依法稽征原則,即稅務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稽核征收,而無權變動法定課稅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
4. 從1999年11月1日起,對個人在中國境內儲蓄機構取得的人民幣、外幣儲蓄存款利息,按20%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國境內某儲蓄機構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儲蓄存款利息5000元,如果該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個人所得稅,則違背了稅法適用原則中的( )。
A.法律優位原則
B.新法優于舊法原則
C.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
D.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原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對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的掌握。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是指一部新法實施后,對新法實施之前人們的行為不得適用新法,而只能沿用舊法。
5. 如果納稅人通過轉讓定價或其他方法減少計稅依據,稅務機關有權重新核定計稅依據,以防止納稅人避稅與偷稅。這樣處理體現了稅法基本原則中的( )。
A.稅收法律主義原則
B.稅收公平主義原則
C.稅收合作信賴主義原則
D.實質課稅原則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對實質課稅原則的掌握。實質課稅原則是指應根據納稅人的真實負擔能力決定納稅人的稅負,不能僅考核其表面上是否符合課稅要件。
6. 我國稅法生效方式包括的情況有( )。
A.稅法公布后由省稅務機關決定生效日期
B.稅法通過一段時間后開始生效
C.稅法自通過發布之日起生效
D.稅法公布后授權地方政府自行確定實施日期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的時間效力中的生效方式。
7. 下列稅法解釋中不能作為法庭判案直接依據的是( )。
A.立法的事前解釋
B.立法的事后解釋
C.行政解釋
D.司法解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的解釋。稅法的規范性行政解釋在執法中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但原則上講,不能作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據。
8. 稅收法律關系產生的基礎和標志是 ( )。
A.稅法的公布
B.稅法的實施
C.稅收法律事實的發生
D.稅法草案的提出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法律關系的有關概念。9. 稅收法律關系的特點包括( )。
A.主體的一方只能是國家
B.體現國家單方面的意志
C.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D.具有財產所有權或支配權單向轉移的性質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法律關系的特點。
10. 下列關于稅收法律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
A.稅收法律關系是稅法所確認和調整的,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B.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只能是國家
C.稅收法律關系體現了國家和納稅人的意志
D.稅收法律關系中權利義務具有對等性
[答案]
A.B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法律關系的有關概念。選項C,稅收法律關系體現了國家單方面的意志;選項D,稅收權利義務關系具有不對等性。
11. 下列單位具有納稅主體身份的有( )。
A.已代納稅人繳納稅款的某納稅擔保人
B.承擔香煙消費稅的香煙消費者
C.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某稅務人員
D.依法代扣代繳稅款的某事業單位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核納稅主體的概念。納稅主體,就是通常所稱的納稅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12. 稅收法律關系中的納稅主體是指( )。
A.負稅人
B.納稅義務人
C.納稅擔保人
D.扣繳義務人
[答案]
B.C
[解析]本題考核納稅主體的概念。
13. 下列職權中不屬于稅務機關職權的是( )。
A.稅收檢查權
B.稅收行政立法權
C.代位權和撤銷權
D.稅收法律立法權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稅務機關的職權。選項D,稅收法律立法權歸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有。
14. 納稅人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一定的權利,下列屬于納稅人享受的權利有( )。
A.依法要求聽證的權利
B.依法請求有關部門仲裁
C.稅收法律救濟權
D.對稅務機關作出的決定陳述、申辯并暫不執行
[答案]
A.C
[解析]本題考核納稅人享有的權利。
15. 引起稅收法律關系消滅的原因包括( )。
A.稅務機關組織結構的變化
B.納稅人履行了納稅義務
C.納稅義務超過期限
D.納稅人自身組織狀況發生變化
[答案]
B.C
[解析]本題考核稅收法律關系的消滅。稅收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這一法律關系的終止,即其主體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終止。
16. 下列現行稅法中屬于實體法的是( )。
A.增值稅暫行條例
B.稅務行政復議規則
C.稅務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D.稅收征收管理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的分類。選項BC.D均屬于程序法。17. 關于稅收實體法構成要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
A.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是實際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B.征稅對象是稅法中規定的征稅的目的物,是國家征稅的依據;計稅依據是稅法中規定的據以計算應納稅款的依據或標準
C.納稅人在計算應納稅款時,應以稅法規定的稅率為依據,因此,稅法規定的稅率反映了納稅人的稅收實際負擔率
D.稅目是課稅對象的具體化,反映具體征稅范圍,代表征稅的廣度
[答案]
A.C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的構成要素。選項A不正確,納稅義務人簡稱納稅人,是稅法中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也稱“納稅主體”,納稅人如果能夠通過一定途徑把稅款轉嫁或轉移出去,納稅人就不再是負稅人;選項C不正確,名義稅率是指稅法規定的稅率,實際稅率是指實際負擔率,即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實際繳納稅額占其課稅對象實際數額的比例。
18. 下列關于課稅對象和計稅依據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有( )。
A.所得稅的課稅對象和計稅依據是一致的
B.計稅依據是課稅對象量的表現
C.計稅依據是從質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定,課稅對象是從量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定
D.我國車船稅的課稅對象和計稅依據是不一致的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的構成要素。選項C不正確,課稅對象是從質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定,而計稅依據則是從量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定,是課稅對象量的表現。
19. 比例稅率是指 ( )。
A.對不同征稅對象或不同稅目,不論數額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的稅率,稅額與課稅對象呈正比關系
B.對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不論數量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的稅率,稅額與課稅對象呈反比關系
C.對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不論數額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的稅率,稅額與課稅對象呈正比關系
D.對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不論數額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的稅率,稅額與課稅對象呈反比關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率。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不論數額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都按同一比例征稅,稅額與課稅對象呈正比例關系。
20. 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稅額時,速算扣除數的作用主要是 ( )。
A.解決累進臨界點稅負不合理問題
B.使計算更準確
C.減緩稅率累進的速度
D.簡化計算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率。速算扣除數是為簡化計稅程序而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超額累進稅額時所使用的扣除數額。
21. 邊際稅率是指( )。
A.稅法直接規定的稅率
B.全部稅率與全部收入之比
C.實際繳納稅額占課稅對象實際數額的比例
D.再增加一些收入時,增加的這部分收入所繳納的稅額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率。
22. 若某稅種適用20%的比例稅率,按規定應稅收入超過5萬元的部分,按應納稅額加征五成,當某納稅人應稅收入為8萬元時,其應納稅額為( )萬元。
A.2.4
B.5.5
C.1.9
D.1.6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率。應納稅額=5×20%+ (8-5) ×20%× (1+50%) =1.9(萬元)
23. 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稅免稅是( )。
A.法定式減免
B.稅率式減免
C.稅額式減免
D.稅基式減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減免稅的類型。稅基式減免,是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稅、免稅。具體包括起征點、免征額、項目扣除以及跨期結轉等。
24. 假設某人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8000元,免征額為800元,稅率為20%。若規定計稅依據超過20000~30000元的部分,加征二成,超過30000~40000元的部分,加征五成,超過40000元以上的部分,加征十成。則該人應納稅額為( )元。
A.12600
B.12280
C.19200
D.1888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率。應納稅額=20000×20%+10000×20%× (1+20%) +10000×20%× (1+50%) + (48000-800-20000-10000-10000) ×20%× (1+100%) =12280(元)。
25. 下列稅法體系模式中,我國現行稅法體系屬于( )。
A.憲法、稅收基本法、單行稅法
B.憲法、單行稅法
C.憲法、稅收法典
D.憲法、稅收法典、單行稅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我國現行的稅法體系。 |